清末兴学,参考外国经验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而探讨教育学术,亦需依靠欧美日本诸国的经验,如此,教育名词来源纷繁复杂,由于未能统一,带来诸多不便。前清学部及北京政府教育部未能顾及于此;南京国民政府试行大学院制时,曾设译名统一委员会整理教育名词,只得草稿一份,形同废纸。其后中国教育学会成立,多次动议也未能实现。到了抗战时期,教育学会与国立编译馆都西迁重庆,就此事展开合作,终于完成了教育名词的审订,后经教育部正式公布,此即《教育学名词》。从中可见官方学术机关与民间学术团体之间一次真正的合作,同时这则事例也说明,只依靠其中的一方,官方也好,民间也罢,似乎难成事。
本文下载地址:
民国时期审订教育名词的经过——官方学术机关与民间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