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末,X 射线、放射性与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20 世纪初,量子力学创立。化学汲取了物理学革命的成果,摒弃了 19 世纪“原子不可分”的信念,深入到原子的微观内部去探索物质的性质。现代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诞生,并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从分子层面解释生命现象。本专题的第一篇论文讲述了鲍林关于化学键本质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展示了他凭借物理学与化学、化学与生物学的综合精神所作出的卓越科学贡献。20 世纪西方化学的前沿动态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科学的后发国家,中国在科研创新上虽然不能与西方相提并论,然而在 20 世纪中国科学举步艰难的初期,国人在学习和应用西方化学知识时,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教科书作为转述科学知识的载体,传统意义上并没有多大创新。但是,在第二篇论文中,我们看到,为了更好地传播西方化学,少部分教科书作者突破其自身所接受的知识局限,在中学化学教科书知识体系的构建上竭力探索,创造出有一定新意的教科书。第三篇论文以民营科研机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例,探讨了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如何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了四川含钡井盐导致痹病的重大民生问题。本专题的三篇论文既让我们看到了 20 世纪中西方化学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国人在科学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奋起直追与砥砺耕耘,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崛起之源头所在。
( 专题策划:何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