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23日,第32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与第十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联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殷瑞钰等17位院士出席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等20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工程哲学与工程创新”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工程哲学基本理论
何鸣鸿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工程哲学是工程界和哲学界专家学者辛勤推动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方向和学术成果,打破了西方科技哲学的话语垄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学术话语,表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自信。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决科技工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既需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也需要哲学的反思和方法,更需要工程技术界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界携手合作。
殷瑞钰院士的主旨报告探讨了“中国工程哲学的特色和精髓”问题。他指出,工程哲学中国学派重视对工程活动的历史本源、本质、特征、内涵、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形成了以“工程-技术-科学”三元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本体论”“工程方法论”和“工程知识论”为理论框架的学说体系,达成了“眼中要有大境界,心中要有大气魄”的研究共识。
胡文瑞院士探究了“工程造物活动——存在为第一本体、认识为第二本体”。他认为,工程哲学是工程造物活动得以实现的工具、方法和价值观。中共领袖群体为工程造物活动提供了政治前提,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热情为工程造物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基因为工程造物活动提供了精神支撑。这些因素使中国在“基建狂魔”赋能下,经济得以保持平稳高速发展。
李伯聪教授探讨了“道器关系与工程哲学”。他指出道器关系是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器、物、道、理是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由此而形成三对基本关系:“物”和“器”“物理”和“器理”“道”和“器”。面向新时代,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既要“接着讲”(注重对传统哲学精髓的继承),又要“重新讲”(结合时代条件建立“新统”),从而不断推动工程哲学的创新发展。
二、工程哲学相关问题
傅志寰院士提出了两点思考,即:是否可以引入“工程生态”概念?是否要对“工程伦理”问题深化研究?他认为,“工程生态”还包括“人工生态”,在系统分析交通领域工程生态的基本特征和相关工程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加强监管。加强工程伦理研究,要为制定道德规范和法律提供支撑,将工程伦理要求嵌入到相关技术研发与设计过程。
李勇研究员研究了“新时代工程师精神”。他认为,工程师对于人类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角色。工程师精神基本包括:爱国奋斗、自立自强、大力协同、严谨规范、久久为功。弘扬工程师精神,要从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宣传推广、建设工程师支持服务平台、加强工程师方面的教育引导、完善工程师相关制度等方面着手。
张云龙教授探讨了“巨型工程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他提出,既要从观念、伦理、制度等方面出发,审慎建造巨型工程,使公众能够切身体验到巨型工程带来的安全与便利,不断追求形式与精神、实用功能与象征意义的完美结合;又要改变将工程视为单纯造物活动的传统观念,打破巨型工程与精神文化之间的鸿沟,对巨型工程的“符号”所指予以积极引导,真正发挥巨型工程的文化价值。
王宏波教授介绍了“新工科建设视野下的工程哲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他提出新工科具有全“新”特征,工程哲学教育要强调和落实“工程范式”。工程哲学是新工科教育创新的哲学根基,工程哲学提供了新工科教育的方法论。他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介绍了新工科建设总体思路,提出要从创办新专业、现有专业的交叉融合、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三个层次做好工程哲学教育。
鲍鸥教授介绍了“工程哲学教学与《工程哲学教程》编写情况”。他指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逐步明确,基本达到了“工程哲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也有清华大学有关工程教学的经验可资借鉴。他介绍了《工程哲学教程》的编写进展和章节安排,强调工程哲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影响着未来工程的决策、设计与建造。
三、工程创新与工程方法论
王安院士研究了“工程哲学与工程创新——百年未有大变局变革背景下的创新实践”。他认为,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工程创新思维。工程哲学指导创新实践,关键是要培育工程创新思维,而培育工程创新思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要从战略思维创新、路径结构创新、环境基础创新三个层面进行推动。
栾恩杰院士分析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现代复杂工程系统下的系统工程方法”。他提出,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CMBSE),其核心在于融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源共建共享、资源保护等内容。要在工程院管理学部的主导下,在工程哲学、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的工程管理学科推进到中国的MBSE研究高度。
向巧院士提出了“从问题导向看航空发展与工程创新”。她认为,人类航空史就是问题导向的发展史,动力和安全是航空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要构建问题导向的工程创新体系,要通过强“三基”——强化问题导向的工程创新能力体系、通过健“三全”——健全问题导向的工程创新造物体系、通过筑“三件”——构筑问题导向的工程创新保障体系。
黄维院士指出柔性电子是新兴的颠覆性科技代表,具有颠覆原有信息载体形态,全面提升信息感知、存储和显示等能力,是智能时代的关键核心科技。柔性电子是我国具有优势的研究领域,其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他提出三个建议,一是要加强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打造国家级的研发平台;三是完善柔性电子颠覆性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
刘合院士阐述了“基于中国案例的工程管理伦理研究”。他从工程管理伦理的研究对象、工程管理伦理问题的识别原则、理论依据、分析方法等方面构造了工程管理伦理分析框架。提出在案例调研工作中,应挖掘工程管理实践中需综合考量的利益冲突与道德冲突,明晰工程管理主体在复杂利益和道德价值关系之后管理方案的艰难选择,凝练工程管理者的道德智慧、道德能力和职业责任。
(马淑欣、艾强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