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编委会委员及编辑部成员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王大明副主编主持会议。
编辑部主任从稿件处理、发行宣传和日常管理方面介绍了编辑部2024年度工作,表示编辑部认真落实上次编委会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持续提升编校质量,未来将会推动加快审稿周期,完善审稿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沟通交流,打造对作者和读者友好型、服务型的编辑部。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编委从期刊发展定位、专题选题方向、审稿队伍建设、凝聚学术同行、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为《通讯》发展建言献策。在期刊发展定位方面,建议保持高远定位,与国际接轨,同时保留“自然辩证法“带有中国特色的学科话语形式,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杂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科贡献力量。在专题选题方向方面,建议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趋势,重点关注国家重大课题关注的方向,把握新科学革命带来的范式变革,围绕环境哲学、信息哲学、人工智能哲学、数字生态文明、复杂系统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新型生命科学、思维与认知科学、信息与人工智能科学等主题讨论中国的实践,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审稿队伍建设方面,建议推荐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加入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审稿效率,注重传播时效性。建议组织主题会议,讨论界定外审专家的职责任务、外审的规范和权限,组织有关查重标准的讨论,如直接引语的规范和比例、科学共同体的内部共识等。在凝聚学术同行方面,建议做好学术共同体平台,持续跟踪重点研究课题,保持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组织召开编委会扩大会议,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技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热点主题组织会议。建议适度增加文章数量,鼓励出版文集,提升二次传播价值。在增强国际影响方面,建议关注世界前沿,提高英文摘要的质量,接触顶级科学家,增加国际编委。与同领域国际期刊交流合作,探索出版英文增刊或特刊,提高国外学者的引用率。考虑将已发表的英文文章以文集出版方式,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编委会副主任、《通讯》主编胡志强在总结发言时指出,2024年是《通讯》创刊45周年,杂志的发展离不开于光远先生、范岱年先生、李醒民先生、胡新和先生等前辈们的高瞻远瞩和努力付出,离不开编委们的大力支持。编辑团队将继承优秀传统,肩负历史使命,做好编辑工作。当前学术环境出现很多新变化,《通讯》办刊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文章来稿量增加与优秀文章仍然稀缺之间的矛盾;二是学术品位和学术理想与刊物评价之间的矛盾;三是学界同行对《通讯》的期望与编辑团队能力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挑战,《通讯》将在编委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克服困难,稳步提升办刊质量和社会影响:一是始终坚持学术导向,发挥在学界的学术引领作用,同时保持社会关怀;二是更好为作者服务,加快出版周期,提升稿件质量,稳步提高社会评价;三是选择规划高质量专题,按照编委建议,加强专题策划,提升专题针对性和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