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915
本期目录
  • 波普尔对量子理论的实在论诠释
    <正> 量子理论自从诞生以来,距今大约已有大半个世纪了。以玻尔、海森伯及泡利等人的观点为核心形成的所谓哥本哈根正统解释,长时间以来,占据着量子理论的主要舞台。量子理论以其巨大的预测力和几乎普遍适用的数学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正统解释本身所存在的困难,这个解释尽管为大多数物理学家所接受,却从未得到普遍一致的承认。相反,以爱因斯坦、薛定谔、德布罗意等人为代表形成了量子理论中十分松散的少数反对派。这就发生了物理学中的“宗派分裂”。这个少数派在一定程度上对量子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反推动作用。在这群顽强而卓越的反对者当中,当代最重要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以其 更多还原
    作者二:方在庆  吉林大学物理系
    作者: 桂起权        
    卷期: 1991
    页码: 1-8
  • 新归纳之谜及其解决
    <正>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介绍古德曼的理论,后一部分阐述我们自己的见解。一、古德曼的理论 1.新归纳之谜的提出当代著名美国科学哲学家古德曼(Nelson Goodman)在他的《事实、虚构和预测》([1]、[2])中提出“新归纳之谜”。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是相对于休谟的旧归纳之谜而言的。古德曼和休谟都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种最基本的归纳推理即简单枚举法上。这种推理的形式是:S1是P,S2是P,……Sn是P,所以,所有S都是P。或者:S1是P,S2是P
    作者: 陈晓平        
    卷期: 1991
    页码: 9-16+24
  • 使用宏观概念来描述微观客体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兼答关洪同志
    <正> 关洪同志在本刊1990年第5期上发表《只能用宏观概念来描述微观客体吗》一文,对我发表在同刊同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微观测量与量子力学的人类学特征》提出了商榷。我认为,这是就量子力学中使用经典概念的必要性和局限性这个争论已久的老问题,开展了一轮新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益的,也是预料之中的。本文仅限于对关洪同志文章中提到的若干问题,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一系列不应有的误解作必要的澄清。 更多还原
    作者: 柳树滋        
    卷期: 1991
    页码: 17-24
  • 超心理学与伪科学
    <正> 一、超心理学的起源“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名词,起源于本世纪30年代。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曾在1885年由德国学者马克思·德索伊尔(Max Dessoir)首先提出的;还有的文献记载,“超心理学”这个词曾由法国生理学家,1913年医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夏尔·里谢特(Co Richet)倡导使用的。但后两种说法根据不够充分,而且说法不甚一致,而第一种说法,从许多超心理学的著作以及国外一些百科全书中都可找到根据,所以本文论述 
    作者: 甄玉        
    卷期: 1991
    页码: 25-30
  • 技术与社会的整合研究
    <正> 虽然与科学相比较,技术的历史更为久远,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而且对技术的历史学和哲学考察都已形成自己的传统,但它的社会学研究远不如科学社会学。默顿的《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贝尔纳的《十九世纪科学与工业》都涉及某些技术领域的兴起和繁荣,他们指出,技术的进步得益于人们对科学兴趣的增长和社会对新科学学科形成的推动,因而社会因素既影响科学的发展,也影响技术的发展。本世纪30年代起,在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交互作用的论述中,开始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学的社会功能》、《历史上的科学》开创这种倾向的先风,许许多多著述顺着这样的方向涌现出来;当代一些学者更把它椎向极端,他们的观点明确地表达了现代科学技术决定论和技治主 更多还原
    作者: 柯礼文        
    卷期: 1991
    页码: 31-38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