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204
本期话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规范”专题

人工智能是本刊持续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伴随人工智能的兴起,有许多新的伦理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理论处置。本次专栏推出四篇从不同角度讨论人工智能相关伦理问题的文章。李建中的文章从科学研究的偶然性出发,反思了在决定论的人工智能语境中,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问题。郭林生、李小燕的文章讨论了算法的伦理属性和伦理功能,并提出了算法伦理可能实现的途径。闫坤如的文章探讨了人工智能设计的伦理前提,强调需通过“合乎伦理设计”将人类规范和道德嵌入人工智能,并分析了“合乎伦理设计”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基础。杜严勇的文章从管理、关系和技术三个层面讨论了建构友好人工智能的问题。希望以上四篇文章的探讨,能够推进学界关于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本期目录
  • 俞樾废止中医的形象是如何建构的

    摘要:将俞樾"废医论"视为民国废止中医运动的源头是一种臆想。从清代医疗文化的历史场景来看,当时社会存在着诸多对医家的负面认知——"庸医遍天下"、"医不昌后"、"行医杀人"等等,俞樾"废医论"是其中之一。只不过,这种认知更加学理化。由此推断俞樾废止中医的想法是对历史的误读。当代中医界学者对俞樾废止中医形象的建构,与他们遭受废止中医运动创伤的群体心理和因果论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俞樾;“废医论”;废止中医;建构


    作者: 张田生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68-73
  • 灾害史研究的学科归属

    摘要: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看,灾害史学科归属问题向不为人所注目讨论,在经历了多年模糊不清的学科定位以后,灾害史研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在领域拓展、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作用。基于灾害史研究的内史性质,论述了灾害史研究与科学技术史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科技史学科体系分类办法,将灾害史研究归并于科技史三分法体系下的应用科技史序列,与历史学领域的灾害史研究并行不悖。


    关键词:灾害史研究;历史学;科学技术史;应用科技史;学科归属


    作者: 卜风贤   王璋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74-78
  • 建设工程公众参与的非正式制度作用机制研究——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

    摘要:公众参与建设工程逐渐被人们重视,但是如何实现高效公众参与仍然是难点。本文以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非正式制度对建设工程公众参与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传统文化对公众参与意识及其制度实施有负面影响,地方文化对公众参与制度实施有着重要作用。以上海磁悬浮事件为案例,证实了反向文化张力下非正式制度降低了公众参与绩效,地方性知识的变化推动了非正式制度的渐进式变迁。最后,指出公众参与文化的形成及地方性知识的变化,是中国公众参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路径。


    关键词:建设工程;公众参与;文化;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79-86
  • 基于控制权视角的政府-公民众包

    摘要:政府-公民众包实现了互联网平台自下而上的线上社区开放,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实现了组织与社区之间控制权的平衡。本文运用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定、检查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府-公民众包的定义,从主体、方法、主题、创新程度四方面对政府-公民众包进行了分类研究。


    关键词:众包;政府-公民众包;控制权;分类


    作者: 刘红   王旭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87-93
  • 科学技术与公益慈善的历史互动和未来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和公益慈善是人类历史中明灯闪耀的"双子塔",公益慈善支持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而科学技术丰富公益慈善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方法。科学技术和公益慈善经历了供养聚集、专业互涉和跨界交融的历史互动。科技慈善是二者重要的结合,主要表现在科学家人才项目的资助、科学组织机构的支持帮助、科技奖励和科技悬赏。科学技术解决人类问题的可靠性,公益慈善的科学性和技术化,以及发挥科技慈善家群体作用都将影响决定着科学技术和公益慈善构筑人类未来的福祉。


    关键词:科学;慈善;科技慈善;关系


    作者: 董俊林        
    卷期: 2020年第42卷第4期
    页码: 94-9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