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93
本期话题
2019年03期“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改进”专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独具特色,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以来,面对传统农业衰落的危机,政界与农学界人士均意识到引进西学、改良本土技术的重要性。民国时期,新式农政机构已在中央和地方建立,本土专业人才的增加,使农业技术改进得以在一定范围内付诸实践。一方面,这使传统农业技术开始由经验形态的技艺向理论形态的技术科学发展;另一方面,受限于社会历史条件,当时的农业技术改进也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局限性。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民国农业技术改进史或可对当今科技兴农、振兴乡村提供历史镜鉴。鉴于此,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章,分别从作物改良、防洪治河、蚕桑树艺等方面探讨了民国时期农业技术的改进及其社会影响,以飨读者。

第一篇论文“中美合作视角下的中国作物改良计划(1925-1931)”以1925至1931年间金陵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中美技术合作计划为切入点,揭示了选育并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对提高农业产量、赈灾济民的贡献,分析了训练专业农技人员对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意义;第二篇论文“近代中国水利工程理念的变革”以民国前期官厅水库的构想、规划为例,在分析传统防洪治河困境与近代西方水利技术传播的基础上,展现了中国水利工程理念的主动革新过程,对中国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历史特殊性进行了思考;第三篇论文“改进还是停滞:民国苏南桑树育培技术实践探讨”以民国时期蚕桑经济增强的时代背景为出发点,探讨苏南各县选育推广优良桑树品种、改良桑树育培技术的实践过程,并尝试分析其改进成效和停滞原因。


本期目录
  • 中美技术合作视角下的中国作物改良计划(1925-1931)
    摘 要:1925年,金陵大学邀请康奈尔大学的洛夫教授来中国订立了一项五年期的作物改良合作计划。从1925年至1931年间,康大的洛夫、马雅斯、韦根斯三位作物育种学教授共计来南京六次合作实施这项作物改良计划。计划中金大与康大作物育种人员协力合作,选育了包括小麦、大麦、高粱、玉米和棉花等大量高产抗病的作物品种,推广应用,赈灾济民。同时,合作计划也训练了一批专业的作物育种和推广人员,以继续推进中国的农学事业现代化。作为近代历史上中美首次系统性的作物育种合作项目,该计划为中国农业第一次带来了先进的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在推动中国农业近代化历程中的成功意义和国际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关键词:金陵大学  康奈尔大学  作物改良  中美
    作者: 张瑞胜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1-17
  • 近代中国水利工程理念的变革 ——以民国前期官厅水库规划为例
    摘  要:中国传统水利事业历史悠久,但19世纪中叶后,由经验科学指导、侧重于限制下游洪水泛流的治河理念已不可为继。民国前期,中国本土水利人才为解决水利事业的实际需要,在引介西方水利工程技术的过程中,主动更新工程理念。中国第一座新式大型水库——官厅水库的早期规划即反映了这一过程。官厅水库的早期规划,不仅发展了清中后期萌发的筑坝拦河思路,使其在近代社会变迁与西学东渐进程中渐趋可行;并且在技术突破和工程论证中引发了观念层面的变化:以径流调控和流域治理为宗旨、地形水文测量为规划依据、重视工业经济的水利工程理念随之产生并逐步强化。官厅水库的早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历史特殊性。
     
    关键词:近代  水利史  工程理念  官厅水库
    作者: 尹北直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18-25
  • 改进还是停滞: 民国苏南桑树育培技术实践探讨
    摘  要:蚕桑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立国之本,蚕桑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至民国发展为苏南地区最重要的家庭副业。桑树和桑叶的品质影响蚕茧蚕丝的产出与质量。苏南地区很早就开始栽种桑树,其传统育培技术在明末清初达其高峰后陷入停滞,于近代被日本赶超后,一直受压制,直至民国才步入一个发展高峰期。当时在国际竞争的压迫和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苏南各县通过开展桑树选育试验,选育推广优良桑树品种;注重桑树培植过程,改进整枝技术;引入西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促进桑叶生产,提高蚕业效益,振兴苏南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改进成绩。但宥于时代条件,效果有限,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南农村桑树生产方式。
     
    关键词:民国  桑种选育  桑树种植修剪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虎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26-33
  • 虚拟现实技术对元伦理学困难的克服 ——以格林式实验伦理学为例
    摘  要:格林式实验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虽能回应“进化揭穿论证”对道德实在论立场的挑战,但实验中采用的问卷调查法会引发不保真、错误响应与延后性困难。如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克服这些困难,那么格林式实验伦理学的研究成果将能更好地回应“进化揭穿论证”对道德实在论立场的挑战。
     
    关键词:进化揭穿论证  格林  实验伦理学  问卷调查法  虚拟现实
     
    作者: 李晓哲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34-40
  • 人工智能的内在表征何以可能
    摘  要:塞尔等人认为,符号的语义派生于使用者的赋予和解释,而非内在于事物本身,没有任何对象凭借自身就是符号;这一批评带来了人工智能哲学的“符号接地问题”。计算主义认为外显符号的语义派生性并不意味着一切符号都是语义外在的。那么,非派生、固有语义的符号或者说内在表征何以可能?通过分析皮尔士等人的表征元理论可以发现,表征本质上呈现为目的论的多元功能系统。我们尝试藉以表征系统的多元结构对内在表征与外在表征的机制给以分析,得出内在表征在机制上依赖于自组织的内在目的,而外在表征则依赖于外在目的;人工智能若要将内在表征内置其中,需建构出基于内在目的性的自组织计算系统。    
     
    关键词:人工智能  内在表征  心理表征  表征接地  自组织
    作者: 李光辉        
    卷期: 2019年3月第41卷第3期
    页码: 41-4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