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62
本期目录
  • 论能力与新能力假说

    摘 要:知识论证试图证明非物理的现象事实的存在,但是物理主义者给出的答案——能力以及能力假说——瓦解了知识论证的企图。然而,能力到底是什么?能力仅仅是关于如何的实践知识吗?这是物理主义者和能力假说的捍卫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能力的分析和定义对以上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并且通过定义能力进一步对能力假说给出全新的诠释。同时,以能力的新定义为基础的新能力假说会具有更加稳固的物理主义基础,这样才能对知识论证的反驳给出有力的回击。
    关键词:现象事实  能力  知识论证  能力假说
     

    作者: 何冬玲        
    卷期: 2016
    页码: 41-47
  • 微观物理学中的边缘化现象及其哲学反思

    摘 要:二十世纪以后,微观物理学开始出现一系列边缘化现象。由于物理模型的发展与确证理论陈述的实验迹象逐渐趋向现象世界的边缘,实验越来越难以为理论预言提供实证检验。一些重要的前沿理论长期处于经验未确证状态,这使得其作为科学理论的资格受到严峻挑战。在直接经验证据空缺的情况下,由其他相关理论确证的归纳论证,戴维德的无替代性选择论证、意外解释性融贯论证所构成的评估策略,从非实证性角度为间接评估理论的可行性概率提供了某种依据。微观物理学理论评估特点的这一转变也许会最终影响物理理论与世界之间的哲学关系,所以应给予深刻分析。
    关键词:边缘化现象  微观物理学  非实证性理论评估  哲学反思
     

    作者: 赵君        
    卷期: 2016
    页码: 48-53
  • 试论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与可接受风险

    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结合科学认识的工具性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联性,进一步揭示了接受科学认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以主体对科学认识的理性评估与寻求合理性作为对科学认识不确定性与可接受风险的解决之道,为拓展科学认识的合理性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基于科学认识的社会决策提出了新的伦理思考。
    关键词: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 可接受风险 智慧 合理性
    第二作者:徐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作者: 王剑锋        
    卷期: 2016
    页码: 54-60
  • 牛顿“判决性实验”判决了什么?

    摘 要:判决性实验是理解实验在理论构建和检验过程中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重新检视牛顿三棱镜实验,指出:1)牛顿最初是在培根意义上提出其“判决性实验”的,重在说明其在牛顿个人内心的多种理解进路之间的一种“内部判决”作用;2)该实验在牛顿和胡克等人的光色理论之间同样做出了有效的判决:确立了牛顿的日光异质理论,否决了各种版本的修正理论;3)该实验并不直接判决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以实验“判决”形而上学假说是不当的,这只能导致对判决性实验这一概念的否定。
    关键词:牛顿  判决性实验  牛顿光色理论  修正理论  胡克
    第二作者:袁江洋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作者: 樊小龙        
    卷期: 2016
    页码: 61-66
  • 美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的历史透析

    摘 要:美国军用无人机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规律与管理经验也逐渐引起业界学者的关注。本文研究了美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其演进路径模型。研究指出:(1)美国军用无人机发展是受创新预见(主要由军事需求因素驱动)、外部动力(包括社会环境和政府决策因素)和内部动力(包括技术水平、文化观念和产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美国军用无人机是从军事需求导向型经多种因素结合型最终向综合作用发展型演进,综合作用发展型体现了当今美国军用无人机较为完备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军用无人机  历史  演进  经验
    第二作者:李成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作者:杨立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 程诚        
    卷期: 2016
    页码: 67-72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