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20121
本期目录
  • 明末清初的科学话语空间——观察西方科学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个视角
    关于明末清初中西会通中西学对中国科学和文化影响的评价,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争论非常激烈。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中西会通之后,西学以何种形式在中国存在?其实,明末清初的中西会通过程中存在两种话语空间,即公共话语空间和私人话语空间。皇帝、士大夫、民众和传教士在两种话语空间中的言语表现并不一致,话语权力也不一样。建构话语空间的力量根源在于社会形势、国家政策和传统文化。西方科学更完整真实地保存在私人话语空间。科学话语空间有很强的修辞性。
    作者: 宋芝业        
    卷期: 2012
    页码: 45-48+126-127
  • 中世纪伊斯兰文明与近代科学
    伊斯兰文明的崛起来源于其内在对知识的渴求,并通过知识研究平台的搭建得以实现。大翻译运动使伊斯兰文明融合理性与务实,从而推动人类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一定角度来看,中世纪的伊斯兰文明拉开了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序幕。伊斯兰文明中的科学研究更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知识储备,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作者二:王海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作者: 杨渝玲        
    卷期: 2012
    页码: 49-51+127
  • 哈维“生理学革命”的社会历史背景
    17世纪哈维的生理学革命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循环思想、对心脏的认识和目的论思想,建立在盖仑的解剖和实验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概念系统和材料基础之上。近代的经验论、数学方法和机械论思想都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哈维是西方传统医学向近代医学转变的枢纽式人物,其革命是累积的结果,对于科学思想形成应从社会历史中寻找原因,其中"错误"的思想也不容忽视。
    作者: 李振良        
    卷期: 2012
    页码: 52-54+127
  • 论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的康德式改造
    在思想与世界之关系的讨论中,当代哲学陷入了"所与神话"与融贯论的两难境地。为了走出这种困境,麦克道尔以康德哲学为理论资源,提出概念化的经验概念,使经验成为思想与世界联系的中介。对这种经验概念的理解需要第二自然的观念作为背景。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的改造是对康德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展示了经验主义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作者: 孙小龙        
    卷期: 2012
    页码: 55-59+127
  • 现象空间的诞生——斯特拉顿实验的现象学解释
    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借助斯特拉顿实验对客观空间进行了现象学还原,揭示出了一种内在于原初知觉经验的现象空间。无论是实在论的客观空间,还是观念论的客观空间,其结构都包含着绝对的确定性,因而它们都无法解释斯特拉顿实验中空间经验发生分解与重构的内禀动力学机制。这种动力学机制只有通过现象空间的概念才能获得阐明。现象空间起源于现象身体对于世界的原初把握,象征着形式与质料的原初综合。但是,现象空间的概念也面临着客观空间的现象学起源等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作者: 刘胜利        
    卷期: 2012
    页码: 60-66+127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