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19991
本期目录
  • 知识生产和科学的自组织─—科劳恩的科学建构模式研究
    建构论是国际上目前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简要的历史回顾,引出了对一种建构论─—科劳恩的自织组建物论的描述和评论。
    作者二:李军纪  山西医科大学社科部
    作者: 赵万里        
    卷期: 1999
    页码: 40-48
  • “科学论战”中的皮尔逊
    卡尔·皮尔逊[1](KarlPearson,1857-1936)是英国著名的哲人科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有科学哲学名著《科学的规范》(1892)。皮尔逊的思想在本世纪初应运而来,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杂志的介绍、科玄论战和《科学的规范》的翻译在中国学术界广为人知。本文着重论述在科言论战中,以丁文江[2]为首的科学派对皮尔逊思想的引用。介绍、理解及引申,和以张君劢为首的玄学派对皮尔逊思想的反诘、批评、误解与曲解,对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这一独特的插曲作了某些探讨。作者从中看到:1.本世纪初叶,批判学派对中国科学界、思想界和学术界的影响超出了人们的想像;2.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科学哲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远远超过50-70年代的学人,在对科学文化意蕴的把握上乃至高于今人。
    作者: 李醒民        
    卷期: 1999
    页码: 49-56
  • 观念转变与技术创新──以陶范铸造和失蜡法为例
    技术创新取决于众多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本文以陶范铸造和失蜡法为例,说明铸接、分范合铸和失蜡法等工艺手段源自“执简驭繁”、“模之可失”等技术观念,观念转变是技术创新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 更多还原
    作者: 华觉明        
    卷期: 1999
    页码: 57-60
  • “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李政道教授物理生涯侧记
    李政道(1926.11.25-),上海人(祖藉苏州)。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经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到国家奖学金,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研究生,在E.Fermi指导下,于1950年获博士学位。旋即在芝加哥Yerkes天文台八个月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校Fermi物理讲座教授,1983年为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er)。李政道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和杨振宁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首次涉足该奖项。
    作者: 蒋东明        
    卷期: 1999
    页码: 61-69
  • 人类基因组研究和伦理学
    首先在引言中简单介绍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然后探讨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中的概念、理论预设、目的和价值以及伦理问题。最后对人类基因治疗的政策问题进行了分析。 更多还原
    作者: 邱仁宗        
    卷期: 1999
    页码: 70-79
加载更多
关于我们
© 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编:100049